龍普:搪瓷水箱作為配套也要重視結合建筑設計
節能建筑、綠色建筑的評定,應該與節省能源消耗、節約用水浪費、節省材料應用、節省用地等相結合。還應該包含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在應用時候的設計、驗收等。其中設計包含:太陽能與輔助能源系統的設計、建筑相結合設計、建筑同壽命設計、供熱系統的管道系統及安全防護設計、控制系統設計等;驗收包含:供熱系統的調試、運行控制、維護保養、系統更換或者拆廢等。從幾個點方面進行簡單的論述。
太陽能熱利用產品與建筑相結合設計
對比其他形式供熱系統,平板太陽能供熱系統與建筑相結合設計要求更高,但是也是研究z為深入的課題之一。實現平板太陽能供熱系統建筑相結合,國內目前主要依靠生產企業、工程商、代理商等的能力來推動的形式,與國外有專業的工程安裝設計公司的形式,明顯存在很大的差距。所以,國內對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相結合的設計研究不夠深入,很多企業都是在宣傳上做的說明,但是實際應用不理想。太陽能安裝組件應該占到太陽能系統總造價的35%才能說明對建筑相結合設計的投入重視度。綠色建筑、節能建筑不是應用了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就達到評定標準。還必須深入到建筑的設計、驗收環節中,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節省資源。
因此,太陽能熱利用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,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,也形成了一定的規范化、產業化、標準化。特別是在熱水供應、暖氣供應方面,如果按照我國熱水利用的領域分生活供熱、商用領域,太陽能和太陽能結合其他能源的應用方式作為熱源,估計將占到整個熱水市場份額的60%以上。
太陽能熱利用與建筑相結合現存問題。
1.初裝成本過高,單一能源供熱保證率不足;運行費用少,環境影響少是其優勢;
2.應用技術推廣比較薄弱,與配套產品的外向型技術協作不緊密,無有效的評價體系;近年出現的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供熱應用的亮點之一;
3.成套技術推廣不平衡,產業化規模與房地產發展不對稱;但建筑相結合設計、舒適智能技術、綠色制造技術、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究是亮點之一;
4.節能量交易平臺、第三方檢測評價機構未完善;而類似合同能源管理模式、碳交易中心、遠程能源檢測與管理等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鑒;
5.氣候適宜性設計發展不足,造成供熱系統運行與設計期望值偏差過大,工程全壽命周期管理沒實現;部分企業利用服務跟蹤方式有進步;
6.節能意識認知有分歧,不是太陽能熱利用應用到建筑就是綠色節能的;但太陽能熱利用供應保證率的定義是這兩年意識進步的體現。
對于現階段來說,太陽能熱利用主要在供暖制冷、熱水供應領域,同時兼顧節能照明領域才是建筑體節能保證的關鍵之一。可以從成套技術供應、建筑相結合設計、減少環境影響、節約建筑能耗、節省資源消耗、氣候適宜性技術等方面探討。
